酒未开樽句未裁,
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
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
香割紫
云来。
槎枒谁惜
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
苔。
开樽:动杯,开始
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诗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寻
春问腊:即乞
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
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大士:指观世音
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
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孀娥:即
嫦娥,比妙玉。槛外,栏杆之外。
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据《
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
红楼梦》程
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
也是不细察
原意的妄改。
“入世”二句:这两句是
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
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
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
唐代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
天磨刀割紫云。”紫云,
李贺的诗原喻紫色石。
“槎枒”句:意即“谁惜
诗人瘦肩槎枒”。槎枒,亦
作“楂枒”、“查牙”,
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这里是说因冷耸肩,写诗者踏雪冒寒往来。
苏轼《是日宿
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
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佛院苔:指栊翠庵的
青苔。这句是以诗的
语言说他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
清幽。
诗文中
多以“苔”写幽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
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
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
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
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
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
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
父母一样,
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
春花难辨,虽处
冰雪之中而颜色不
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
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也有不幸
遭遇,或是
表达丧父之痛。“寄言
蜂蝶”
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
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
环境教养所造成的。薛宝琴是“四大
家族”里的闺秀,豪门
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
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
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
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
画像一样。贾宝玉自称“
不会联句”,又怕“韵险”,作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他恳求大家说:“让
我自己
用韵罢,别限韵了。”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的性格不
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的羁缚。
为了证
明这一点,就让他被“罚”再写
二首不限韵的诗来咏他自己的实事。所以,这一次史湘云“鼓”未绝,而贾宝玉诗已成。随心而作的诗就有创
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的诗句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
的话也未见之于前
人的作品。诗歌
处处流露其性情。“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贾宝玉的“来历”与归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贾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为了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
现实,“蹈于铁槛之外”。这些,至少在
艺术效果上增强了
全书情节结构精细严密的效果。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展开阅读全文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