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
云扰扰
水潺潺。笑溪山。
几时闲。更觉
桃源,
人去隔仙凡。万壑
千岩楼外雪,琼
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首且加餐。短篷寒。
画图间。见说娇颦,拥髻待
君看。
二月东湖
湖上路,官
柳嫩,野梅残。
桃源:
地方名。
万壑千岩:
形容峰峦、山谷极
多。
娇颦:谓蹙眉含愁的媚态。
拥髻:谓捧持发髻,话旧生哀。
作者送元济之归豫章的
词有两首。除这首外,还有
一首《
鹧鸪天》。
两相比较,似乎这首词更闲逸,更
富有诗情画意。词的上片写
送别之景。以“人去隔仙凡”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边三句写近景。言阵
雨过后,
天上乱
云飞渡,扰扰攘攘;山涧溪水潺潺,淙淙作响,
山下溪
中,一派喧闹的
景象。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幽闲一点。表现了对尘世纷扰的
厌恶,对仙家
清静的向往。作者自注说:“桃源乃王氏
酒垆,与济之作别处”。“更觉”二句为过渡句。是说以
此为界,近处,则尘世喧嚣纷扰;而远处,犹如
人间仙境。从结尾三句看,作者
送别元济元之的
时间在农历二月,乍暖还寒时候,山上积雪未消。故“万壑”三句是说,酒楼之外,千岩万壑,为积雪所覆盖,“琼作树,玉为栏”,和瑶池一般,真乃人间仙境。为下片写“倦游回首”烘托了气氛。词的下片写送别
之情。开头一句写殷勤送别之意。“倦游回首”言辞官归里;“且加餐”言
心情虽然
不好,还是要保重身体,多吃一点。“短篷寒,画图间”,写
其归程。言乘坐小船,行进在寒烟之中,真像
生活在画中一样,令人陶醉,心旷神怡。“见说”句写其归后家庭
生活。言娇妻
美妾正拥髻以待,
向君倾诉衷肠。前着“见说”二字,化实为虚,虚虚实实,更灵动有趣。末后三句写其归游东湖。既
照应词题,点出元济之归去的
时间和地点,
又描写了柳嫩梅残的初
春景色,
以景结情,潇洒有致。
辛弃疾(1140-1207),南
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
岁参加抗金义军,
不久归
南宋。历任湖北、
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
抒写力图恢复
国家统一的
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
悲愤,对
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
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
前人典故入词,
风格沉雄
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
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
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
江西带湖。
-- 展开阅读全文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